-
潛行的靈光【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陳淑燕+杜瓦克.都耀
神秘深邃的光,如同遠古的有機生物,透過自然聚合,潛行在深深藍海之中~ 不禁讓人想起,在山林、在海邊的老部落裡,我們圍著火光吟唱,專注地聆聽耆老久遠而奇幻的故事,敘說在現實與超現實中生命搏鬥的韌性以及對山林與海洋的愛;我們彼此流動著古老與現代並置的魔幻感,由潛意識中慢慢成形~ 然後,化為靜靜潛行的靈光~ 濱海而居的噶瑪蘭族,族人們圍著火堆,火光灼灼間,專注地聆聽耆老久遠而奇幻的故事,口耳傳承著族群在自然中生命搏鬥的智慧以及對山林與海洋的愛,自然而然地匯聚著集體的潛意識,建構起族群自古以來的生命藍圖和對未來的想像! 作者透過來自海洋神祕深遂的光與線條,自然地匯聚出遠古的有機生命,呼喚我們彼此的靈魂流動著對古老與現代的想像,在潛意識中慢慢成形,化為靜靜潛行的靈光。
-
潛行者【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羅懿君
此作品啟發於白色恐怖期間,政治受難者於綠島新生訓導處,被迫於沿海打石服勞役的日常。受難者前輩們會在打石勞役結束後的短暫放風時間中,跳入海裡感受短暫的自由片刻。海中多彩的珊瑚礁與自由的魚群,與岸上的牢房、被禁錮的身體、黯淡的咾咕石,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創作者透過以自然素材和島上拾得物,自製的一套潛水設備,重新以身體經驗感受相同的海域,延續前輩們堅韌的自由意志與精神抵抗。此潛水設備裝置於過去受難者以咾咕石蓋出的房舍遺址,運用島上的光線、風和聲音,呈現這片海洋與土地所乘載的歷史記憶。
-
尋回Retrieve (2023)胡梓康×郭笑儀
被刻意隱埋的過去,歷史被淘空,變得空白、陌生,最終演化成恐懼。勇敢向前探索,尋回空白,慢慢補回缺失,拼出完整的過去。
-
阿嬤的叮囑【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全得富
在布農族的洪水傳說中,「蟾蜍」也曾幫助過族人的生存。小時候,阿嬤總是叮嚀頑皮的我們,不可以玩蟾蜍,阿嬤擔心我們如果不小心把蟾蜍玩死了,就會造成三天的大雨。長大懂事之後,從阿嬤的叮嚀了解到「人類與自然共存平衡」的重要性,也是在「尊重」的條件下才能持續,反之則會被自然反噬。
-
心之地【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何彥霖Leho
也許人一生都在不斷尋找, 找一個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那個人。 在這廣袤而平靜的田野之中, 走到內心最深處,接近自己, 也許那個人終於看見了自己 是他、是她、還是自己呢?
-
寄居蟹有房有車【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蔡爾平
我們與寄居蟹一樣,都是人間過客,客居地球。 在海岸與海洋的生態系統中,底棲寄居蟹擔任著底棲碎食者的多角重要角色,同時在海岸林中,陸棲的寄居蟹也肩負著傳播植物種子的責任,牠們對海岸生態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因此多樣性及穩定的族群是生態系統重要一環。 貝殼是寄居蟹的家,當我們取走來貝殼,而留下垃圾,無家可歸的寄居蟹只能變相入住人為的容器時,自然最終的反撲殷鑑不遠。 而這座寄居蟹的創作主旨, 在提醒大家對自然的醒思。 Take only memories Leave only footprints 只帶走回憶, 只留下足跡, 還給地球一個清清朗朗的天地。
-
山、太陽與蛇 (2023)馬吉‧霍華斯工作室 Maggy Howarth Studio
在我與在台東及周邊地區遇到的人討論的所有野生動物中, 蛇似乎引起了最多的共鳴, 我喜歡他造型的簡潔和圖案的大膽以及他散發出的獨特氣息。 我用切好的黃色和綠色花崗岩圍繞著他,以說明山脈和太陽。 山是因為它們出現在我在台灣逗留的每個地方, 而太陽是因為在漫長寒冷的英國冬天之後,它溫暖了我!
-
鹿 Lu【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3)魯奇特 Rukkit × 鄭雋
鹿是吉祥的象徵。 根據中國人的信仰,鹿在中文中被稱為“鹿”(鹿)是吉祥的動物, 這是一種具有美好意義的動物。 魯奇特將鹿設計成幾何風格, 並與他街頭藝術的風格相同。
-
生命光環 (2023)馬特·希爾 Matt Hill
踏入這個光影交彙的沉浸式世界,讓自己被“生命之光”的象徵意義所吸引。 讓光芒四射的圓圈激發對生命活力的深深體會,而交錯的陰影則讓你想起台灣人民內在的不可估量的力量。 當你目睹這種和諧的展示時,願它點燃一種欽佩和團結的感覺,向台灣非凡精神的韌性和堅韌致敬。
-
捨入誤差 (2023)雅科‧佩努 Jaakko Pernu
概念性的想法與人類對自然的影響或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密切相關。 天然材料金合歡是數百萬 年生命和植物如何在或多或少的圓形地球上發展。 捨入誤差本身的形式並不完全是圓形的。 這是故意的還是錯誤的?為什麼表格不是完美的圓形?為什麼會有一根未砍伐的水平樹幹? 也許有時候接受妥協會是明智的。
-
第五階段 (2023)上野大作
“當海上第五道大浪來臨的時候,我們會數著浪頭,一,二,三,四,五!”阿美族船筏上的男人如此說道。 我深深感受到,現今世界也正面臨著這樣的第五道浪來襲。 作品以日本傳統土壁與土間製作技法,創作出迎向海浪的土台,五座土台象徵了我們一路乘浪越過的每一個階段。 當登上第五座土台的時候,能從那裡望見什麼呢?
-
Cosmic Gate 浩瀚之門 (2023)安德魯•阿南達•沃格爾
地平線作為一個象徵,對這星球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強大的意義。地平線可以帶來希望、恐懼、冒險、生存、新能量,有時甚至是愛的感覺。
-
海光之間 The Capsule (2023)Laboratory實驗平台(Heidi Yip、Lafin•Sawmah)
這個海膽造型的空間,就像一個航向心靈宇宙的太空艙,是一個讓旅人可以在旅途中放空片刻的裝置作品;在這安靜的片刻裡,把環繞著當下身心的,海潮的聲音、部落的氛圍一一放入這個旅程的記憶裡,轉化為內在自我療育的力量;同時,提供部落族人們,在進行日常海上活動或打槌球時,可以休息片刻的寧靜空間。
-
大尾巴與TATALA的千年之約 (2023)夏曼‧瑪德諾‧米斯卡
作品的靈感來自於藝術家的部落前方的海上,每年春天會來訪的大鯨魚。達悟族人相信,飛魚捕撈季節前期,鯨魚出現會帶來大量飛魚群!因此鯨魚是象徵吉祥與豐收。作品造型以鯨魚尾巴與達悟族人的漁舟呈現,試圖從兒童角度發出的一聲驚嘆,「哇~好大的尾巴啊!」 TATALA之歌~ 每當黑潮暖流 順著天神指定的路徑漫過來 溫暖了祖先 歷代的海域 我在灘頭上 早已蓄勢待發 升起了風帆啟航 循著MINAMORONG 照射的位置 航向與AMOMOBO 約定的海灣 我年復一年 遵行 這古老千年約定 鯨魚之歌~ 我受天神指派 帶領飛行魚群 來到MINAMAHABTENG之下 我年復一年 游向 招魚祭 歌聲的海灣 履行 這古老的千年 約定 註: * TATALA(達悟族漁舟)。 * AMOMOBO(達悟語:鯨魚)。 * MINAMORONG(南十字星)。 * MINAMAHABTENG(北極星)。
-
Maro’ay ko kelah 潮水坐下來了 (2023)希巨•蘇飛 、 Alvaro Trugeda
在海洋文化之中,總有許多與海洋相關的詞彙和表達的方式。當阿美族人說:「Maro’ay ko kelah」,「Maro’ay」是坐下之意,「kelah」是指退潮;潮水坐下來了,指的是退潮退到極致,這是最適合去海邊的時間。在這件作品裡,阿美族的Siki和來自西班牙的Alvaro製作一個巨型的椅子,以擬人的形象賦予它一張有情緒表達的臉之外,還結合一個來自西方海神波塞頓的三叉戟,椅子的具象將讓我們感覺到海洋的變幻與情緒,就像人在遇見浩瀚海洋時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選擇具象的椅子和其具備生活實用性的部分,也成為我們表達藝術概念的形式,藉此挑戰所謂工藝與藝術界線截然二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