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療癒系列 (2021)安聖惠
藉由地景與作品產生沉浸式的語法,與觀者有互動式對話,感受大地的禮物。 山水、鳥鳴、春風,引領觀者在作品中休憩,懸吊式作品,錯落在樹與樹之間, 讓人在後疫情的焦慮中,可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感受自然之美。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
月亮住在海裡 (2021)伊祐•噶照
《月亮住在海裡》,位於加路蘭遊憩區,透過回收廢鋼筋,纏繞、牽引、結構出如月光從海平線昇起,向著島嶼邊緣,在海面上灑落粼粼流動起伏的波光大道,伊祐小時候一直認為月亮的家在海裡,因為它每次都從海的方向上來,其實月亮是族人觀察潮汐變化重要的訊息,就好像知道了大海的呼吸吸氣吐氣的時間,因為月亮和太陽的引力的引響才有了一天24小時有各兩次的漲潮退潮,這個時間點也是海洋民族邦查人(阿美族人的自稱),判斷下海抓魚和採集貝類海菜的時刻。人、島嶼、月亮與海洋的細密關係,是邦查人尋找物質與精神蛋白質的冰箱。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山是凝結的浪.海是流動的光(因辦理地震復建工程中,暫停開放入園) (2021)林淑鈴
《山是凝結的浪.海是流動的光》,位於花蓮遊客中心花園最遺世獨立、幽靜絕美的一隅。淑鈴認為大型的戶外裝置創作迷人之處在於,透過作品與其存在場域的互動,牽引觀眾身體力行地「進入」創作者的創作意識中。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作品坐落於狹長的海岸線上,海緊鄰著山,海浪日日訊問著山,山脈時時伸展入海。離岸不遠即是深邃的太平洋,黑潮一脈由北向南蜿蜒,恍若昭告著南島海民壯遊的宿命, 如樹子般,經由海漂而來,由海而陸,依山築夢,望海而居。當內在的探索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開始望向遠方準備迎向未知。 原民的文化符碼由生活觀察而來。一條連續菱紋,在海民,稱為水紋;在山民,名為山紋;而在此山海並列緊依之處,山紋亦是水紋,作品的符碼由此而生。 是一張未被沖洗的 陸地的底片 波浪連著波浪 隔開神與神 ……… 粉碎著閃爍的波浪 是最最深邃的碧藍 向著彼岸反覆拍打 是人類誕生前的聲響, ————————————-谷川俊太郎 <大海啊>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
跳舞的風 (2021)魯碧•司瓦那
《跳舞的風》在海天湛藍,綠地如茵的石雨傘遊憩區,豆豆以鐵板、鋼筋形塑如風吹過海岸,樹梢在跳舞,海浪捲起千堆雪的萬物生命律動。風在山與海之間往復徘迴,萬物在海的歌,山的答唱之間舞動滋長… 風啊 你有好多的名字 颱風 龍卷風 東北季風 微風 …… 雖然你無形 但在 雲間 在浪潮波濤中 在樹梢 花草間 有時你又溫柔的與花草樹木竊竊私語 有時也看見你跳大地之舞 妳讓大地隨著祢的旋律種子得以紛飛散播 形成了生氣盎然的大地 你總是無形的在天地之間 飛舞流動 假若你是有形的 會是什麼樣子 ? 選擇一個地方 靠近海 在日昇的地方 很多雲朵的地方 想像你在舞蹈 在天地間跳你的舞步 ……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致 清涼地 (2021)見維•巴里
我們一直生活在神話傳說中,我們都是故事中的主人翁 每一則故事也再再地要我們記取教訓∼師法自然的重要。否則洪水滅世不是遠古神話而是迫在你我眼前。21世紀氣候難民潮,地球各種的資源耗竭,生態失衡,人類的文明病百出身心俱疲。都是反思回歸自然的訊息,重返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平衡。 台灣,南島的母親之島,位於歐亞及菲律賓板塊之上,地理位置頗具重要性。島上族群豐富多元,擁有許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歷代的殖民背景,族群文化的交織融合。在這古老文明與當今科技薈萃一身的寶島上,東海岸的水天一色之間更需要有一處定、靜、安、慮、得,讓人放空冥想與內在連結的靜心空間,誠心期盼意識的覺醒帶來藝術與靈性的結合。 這次在創作中也想,連結更多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多年來在東海岸陪伴著慢飛天使們在遊戲中創作,這次也計畫和慢飛天使家庭一起撿拾海洋廢棄物及成功海濱的石頭砌出一個靜心祈禱的場域,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企盼來到此地的人,在這片無垠大海前有一處空間靜思冥想。 祝願 萬物生生不息 吉祥如意 宇宙真善美能量加持 愛永不止息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在斜坡上瞭望【2023臺東大地藝術獎入選作品】 (2021)陳淑燕、杜瓦克
從現代金崙部落來到舊部落路徑起點,作品讓人<穿越 時空廊道>進入斜坡民族老部落路徑,迎接<竹編牆-交織疊砌的守護>,走向開闊的台地,望向出海口的方向,<在斜坡上的瞭望>靜而有力等候你的視野。斜坡上的眼睛,如鷹的銳利深遠,是山林的眼睛,由土地長出的力量之眼,從海洋流動進來的激越力量,守護著、看顧著這片山林河谷與部落。
-
陸發岸Ruvuwa'an.發芽 (2021)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
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用五個自然形體站立登陸之地,地名「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的意思,以卡大地布部落石生為根基,漂流木象徵洪水後的考驗,與大自然和人的連結、延續;部落婦女、青年集體馬賽克拼貼部落的記憶,累積成現在文化生活;母親的十字繡、山海共生、感恩天地及發芽繁衍,開出朵朵內心自信的花。
-
我輕輕聽 (2021)武玉玲
輕輕聽 / 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傾聽山林與海洋演奏的音樂。 輕輕聽 / 我們輕輕聽,我們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在唱歌。 在大自然裡一起合唱,讓共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找到共同的默契與智慧,守護著每一位靠站的旅人。我們帶著不同的步伐駐足,卸下沉重的行囊,緩慢地移動在南迴的路上,享受下一站停靠的驚艷。
-
夏日 (2020)余燈銓/余燈銓雕塑工作室
掠吉嬰 聽!聽!聽!惦惦聽 吉嬰哮𢓜真大聲 汝做馬仔乎我騎 阮人矮 竹筒閣短 無法度 黏著吉嬰 看!看!看!樹仔頂看透透 阮坐(立店)汝ㄝ肩胛頭 大粒汗 細粒汗 直直流 想欲掠吉嬰 一山攀過一山 掠攏無 欲安怎? 出自康原-《囝仔詩》
-
鵝戲 (2020)余燈銓/余燈銓雕塑工作室
《鵝戲》 小時候, 被大笨鵝追著跑, 一直是個夢魘, 很想鼓起勇氣, 找個機會和它大戰一番。 當有一天, 作品中的小孩, 反轉站在大笨鵝前面, 成了率先士卒的守護者。 善與惡 轉念, 竟在一瞬間。
-
青春頌 (2020)紫鼎藝術有限公司 (楊慧如、李長隆、廖梓翔)
喜歡上學的孩子就像靈動好奇的貓咪,優游自在的徜徉在校園中,趁著大好的青春歲月快樂學習。他們時而靜靜坐在角落閱讀;時而匆匆奔向操場,玩耍運動。啊!青春真好!
-
神奇交會點 (2020)巴豪嵐.吉嵐Pahawlan Cilan
代表原生態的野豬,與當代時髦的女性相遇, 開啟了真實又奇幻的故事,女孩想捕捉巨獸畫面,牠正是撐起廢墟的吉靈物, 從此開始這個驚異的交會點,也是神奇的發想地,想著…靈獸試著撐起這個式微的文化廢墟。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
AWIDAY TO SIPALAAY 感謝土地! (2020)阿旦‧達魯札隆X陳勤
用山芋葉與土地對話,彎腰的姿態對農人致敬, 秉持『敬畏』與『謙卑』的心浸入大自然。 用鋼琴與土地對話,象徵人們是自然的一部份, 並願意時時停下腳步、仔細地聆聽自然所要傳達的訊息! 鋼琴上的牛頭,意謂農村與自然的和諧生活與農人的智慧!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
等待 (2020)吉田敦
1995年後續巨人系列的延伸。 巨人來到大坡池,要坐著休息、冥想,從大自然補充營養獲得力量。 遊客可以進去巨人體內,觀賞他的骨架, 從前方窗口、觀察白鷺鷥,透過上方窗口、躺著看天空, 等待,白鷺鷥飛過 等待,雲過來、風吹過的片刻 等待,雲走後的星星、月亮、流星 等待是期待! 邀請遊客進來休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治癒精神。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
供給與需求 (2020)紀人豪
藝術家迷戀縱谷之山景猶如燕子般追尋,農夫珍愛農田猶如喜鶴間的浪漫, 似鳥似飛翔的手語動作,比喻對未來的期盼。 給予希望,如蝶似鳥展翅飛翔。 探究農人的供給與人們需求的平衡關係,藝術家同時也咀嚼自我創作的平衡、抽象與寫實間的對比, 並創造作品與觀者對話的可能。深深體悟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放下執著, 回到心中平衡,便能發現生命的美好就在周圍、自己身邊。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