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梯工程公共藝術 (2019)指導老師:邱馮廣田 邱姿婷、潘保如、陳智偉、黃宥穎、孫政、林少杰、曾駱軍、林慶宗
-
水跳舞的歌聲 (2019)尼誕‧達給伐歷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孕育水中生態、滋養大地草木,灌溉著農田。小時候看農夫用竹子引水到田裡蓄水池,在出水口放石板和罐子,遠處就能聽見輕快的水流聲。水是縱谷溫柔美好的旋律,作品呈現水流不同的聲音,為風伴奏,喃喃訴說,輕閉雙眼就能聆聽水跳舞的歌聲。 呼應漂鳥集:不是鐵槌的敲打能奏效,只有那水的跳舞歌聲,能使石卵臻於完美。泰戈爾《漂鳥集》No.126
-
重蛹 (2019)Roger Rigorth
兩個延伸的蛹狀結構被一個精巧的元素連接著 連接點雖小但十分要緊,扮演著生命兩種辯證間的聯繫… 如女性之於男性、光明之於黑暗、酸之於甜、乾燥之於潮濕 萬物幾乎都有其兩面,在某種程度互有關連,且彼此依存 縱使時有對立,連接點保持二端的平衡 亦作為二端能量的通道,重蛹猶如這生命原則的象徵 不論被視為開始或終了,它就是個無限的生命循環 The roots below the earth claim no rewards for making the branches fruitful .《Stray Birds》No.134 樹根讓樹枝長出了果實,卻不索求任何回報。《漂鳥集》第134首
-
永恆的旅者 (2019)ABE Nyubo 阿部乳坊
《 永恆的旅者 》「永恆的旅人啊!您將會在我的吟唱裡發現您的足跡 !」—漂鳥集 306首
-
洗滌的殿堂 (2019)Jens J. Meyer
我擅長以布料、紡織物創作,能在具有特殊氣質的錦園洗衣亭安裝作品再適切不過! 透過作品營造與洗衣亭對話的機會,希望觀賞者在作品引導下,走進洗衣亭靜靜感受這座洗滌的殿堂聆聽水流、觀察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 深深呼吸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逐漸地洗滌出嶄新的心境! he clouds fill the watercups of the river, hiding themselves in the distant hills. 《Stray Birds 》No.174 雲兒把河之水杯注滿;自己卻隱藏在遠處的山中。《漂鳥集》第174首
-
跑道上的水滴 (2019)Jaakko Pernu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已是不爭且正在發生的事實,極端的氣候型態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 從此衍生我對臺東大地藝術的創作發想,將生命的泉源「水」具象化。 透過作品,將為環境與生命發聲。這件大型的水滴,將從水利公園開始,進行它長遠的探索。 “I give my whole water in joy,” sings the waterfall, “though little of it is enough for the thirsty.” 《Stray Birds 》No.69 「我很高興奉獻了所有的水,」瀑布歌唱:「雖然少許水已足供人止渴。」《漂鳥集》第69首
-
自然療癒 (2019)撒部‧噶照
親自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站在土地上; 感恩大地的給予,享受自然的療癒。 The trees , like the longings of the earth , stand a-tiptoe to peep at the heaven. 《Stray Birds》No.41 樹木就像大地的渴望,踮起腳尖,遙遙窺向天堂。《漂鳥集》第41首
-
在河之間 (2019)李蕢至
臺灣花東縱谷區以「米」為主要的農產,影響稻米生長的重要因素非常多,氣候、土壤與水是決定稻米品質的關鍵因素,人生活在山之間,與自然共生。 此作品位於臺東縱谷的土地上,水圳是水的道路,也是當地居民農作灌溉的所需。作品以臺東的竹子進行雕塑創作,並順著水的路徑與意象延伸出一段段的竹子連結著水與這塊土地,集成一股股的水波紋雕塑蜿蜒流竄在這美麗彎曲的木棧道上。隨著縱谷的清風、水與竹的聲響,共築出一座內外空間的自然雕塑,感受其虛實動靜相互共存的自然哲學空間,成為人與自然之間共生的橋梁。 Maiden, your simplicity, like the blueness of the lake, reveals your depth of truth. 《Stray Birds 》No.209 少女啊,你的單純,有如湖水之蔚藍,透露著你真誠的深度。《漂鳥集》第209首
-
斗笠 (2019)Jens J. Meyer
自然是活耀的,她藉由提供人們空間、庇護與食物來與人們保持連結。建築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人們空間與庇護來與人們保持連結。 藝術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供人們精神食糧而與人們保持連結。布料也是活耀的,它也提供人們空間與庇護。 舉例來說,傳統的斗笠提供人們的頸肩遮陰。斗笠是個非常有趣又獨特的造型,二種層次相互堆疊且創造出一個頭型的空間。 如果我把斗笠的造型與空間感置入到樹梢,自然的樹型將決定這頂斗笠的大小,同時也創造了與樹空間的對話。 這頂斗笠的空間將大到足以讓人立足其下,當人們開始與樹空間互動,即將如同一個擅長建築寺廟與教堂的大師所言:他們拿取木材與石塊而創造了「寂靜」! The cloud stood humbly in a corner of the sky.The morning crowned it with splendour.《Stray Birds 》No.100 雲謙恭地處於天空一隅。晨曦為它冠上絢麗光彩。《漂鳥集》第100首
-
振興壁畫 阿美族傳說–10個太陽 (2019)Fatih Kucuk
採集部落民俗與傳說為素材,共創社區歷史與記憶 配合學童課後時間共同創作 一天2小時動畫課程 引導式教學,貼近在地生活 They light their own lamps and sing their own words in their temples. But the birds sing thy name in thine own morning light,for thy name is joy. 《Stray Birds 》No.285 在他們的廟宇裡,他們點著自己的燈,他們唱著自己的歌。可是鳥兒卻在你的晨光裡唱著你的名字—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快樂。《漂鳥集》第285首
-
日出日落 (2019)王金生
這是日出也日落 似心起落要如何 管伊日出也日落 來到池上心情好 臺語詩 日出日落
-
開在池上的花 (2019)王金生
-
旅行在50步的空間 (2019)拉黑子‧達立夫
五十步的空間其實是有生命的空間、有時間性的空間,生長很多不同生物、退潮、漲潮,退與前進之間,分秒在誕生、分秒在改變,漂流散落在海灘柔軟的塑膠現看似沒有威脅性,然則每條線都是一堵堅實的牆,對自然都是一道銳利的切割。然而這樣的事物可以是創造的源頭,可以編織、連結、串聯與縫補,是可以在瞬間裡穿透看不見的空間,一種可以源源不絕的傳達的元素,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線連結起來,既是切割又是縫補,可以是守護也會是傷害。
-
自然 原始 傳統 衍生對話 (2019)安聖惠
與自然地結合為一的原始印記 總是在移動蝸居的風景裡與美好相遇 而將記憶的感動 用手的勞動 勾織溫度的衍生 關於過去 現在 未來 將身體感的勞動記憶如穿針引線的思維 連結關於土地養分與自然原始的能量 透過材質語法上的推疊交錯線型的衍生 表達在時空的穿梭於當代回望時的衝突感 鉤織的語境試圖將身體感的節奏與有機地呼吸感 穿梭在種子與樹型的生成 透過勞動的觸摸與實踐 質樸敘訴關於身體衍生在血液裡的密碼
-
背影 (2019)黃河/漢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摘自朱自清《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以臺東舊站月臺為舞臺,石雕作為載體的象徵,藉此表現一種對親情及過往回憶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