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蘭山神話 (2005)謝宿蓮(謝奕翎)
作品位於常設展示廳入口,狀況良好。另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於 2020 年開始進行建築與展示更新,此作品展示狀態或將改變。
-
海洋南島 (2005)謝宿蓮(謝奕翎)
為未來珍惜過去,沒有歷史,就沒有根,沒有根,就沒有未來。
-
共存 (2005)張育瑋
以直角三角形不同的邊長及高度,由低到高延著步道邊扇形排列,來表現山的壯闊及每年緩慢升高的地質特色,也隱喻台東地區生活品質的提昇,每一片三角形的山記錄著各族群的文化歷史。以柔和的弧度高低組合成浪的起伏來表現海,並設計為可坐臥之座椅。
-
2F梯廳欄杆安全暨美化裝置 (2005)雷翁工作室
流線造型可軟大廳兩面牆所陳列之「具像」與「抽象」作品,能達到美化暨安全之功能。
-
壁畫(一)~(四) (2005)HPLA工作室
-
對話 (2005)林右正
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形形色色皆由男女間的對話孕育而生,時也產生了大部份的社會意識與文化。作品以極限裝置為創作方式,以圖騰為造型結構,讓作品由平面性空間轉成立體性空間,進而與其周遭環境產生互動。
-
瑪蘭之愛(二) (2005)陳昱勛
作品中女子手持「長青植物」象徵著「希望與護士」;男子手持「十字與蛇」象徵著「醫生、醫療與醫院」,並以感恩、快樂的姿態,接受女子的祝福與愛。人物以漢族為造型,身著原住民服飾,反映出當地之人文環境關係。
-
瑪蘭之愛(一) (2005)陳昱勛
愛是恆久、忍耐、恩慈 作品以活潑、輕快的姿態,塑造出醫院輕鬆愉快的氣氛,讓進出的病人及醫務人員有愉悅的心情。作品中「樹」象徵著生命,「蛇」象徵著醫療,十字形球體象徵著國際觀。人、樹、蛇三者合一表現出人、生命與醫療是息息相關,而大人與小孩更呈現出親情的喜樂與可貴。原住民的圖騰色彩、漢人的造型與思想點出作品與環境的融合與可親性。
-
未知(第三屆都蘭山藝術季舞臺設計) (2004)范志明
-
涓滴成河 慈愛湧流 (2004)李永明
一方方在歲月裡接力的手印 鐫刻著攜手同心眾志成城的奇妙故事 一款款在光陰裡永留的泉源 見證著上帝的慈愛長闊高深永不止息 這是一面動人的牆 一面以信以望以愛譜寫的愛之牆
-
游泳館 (2004)Hola工作室
以游泳之姿來象徵游泳館,並與「游泳館」文字結合。 以捷泳為主構,展現游泳之力與美,速度與輕盈。 以極限主義為主要創作型態,傳達極限意象。
-
彀弓 (2004)Hola工作室
-
痕 (2003)謝宿蓮(謝奕翎)
-
月亮與公主 (2003)謝宿蓮(謝奕翎)
-
對語 (2002)李永明
以山的起伏重疊,地的純樸厚實,雲的輕盈美姿,霞的嫵媚動人,風的自在飄動,水的靈活清澈,襯出先民的腳印、紋樣、圖騰...。長廊的盡頭有山之重、地之實、雲之輕、霞之媚、風之動、水之靈、先民的腳印一步一步,歷史的呢喃一句一句,文化的傳承一代一代,呈現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和你我對語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