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藝術台九線
-
高3.6m x 寬2m ,共三組
-
太麻里火車站前花園 台東縣太麻里鄉站前路2號
-
經緯度|22.618571,121.005477
輕輕聽 / 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傾聽山林與海洋演奏的音樂。 輕輕聽 / 我們輕輕聽,我們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在唱歌。 在大自然裡一起合唱,讓共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找到共同的默契與智慧,守護著每一位靠站的旅人。我們帶著不同的步伐駐足,卸下沉重的行囊,緩慢地移動在南迴的路上,享受下一站停靠的驚艷。
-
長690x 寬690x 高890 cm
-
金崙車站大廳牆面 臺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
-
經緯度|22.53157,120.96737
藝術家結合了整齊與淩亂共存的各種系統和幾何結構,在公眾空間製作了黑白線條藝術裝置,通過具有獨特波動和起伏的線條構成的空間,展現那些無法被觀看的關係。 在金崙車站所呈現的「線性空間」,每個線條被視為一種新的連結,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已知到未知,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希望觀者能藉由空間視覺的混淆,尋找生活中被忽略的關係與美好,開啟對於南迴之地有更多想像。
-
長500x 高250 cm
-
金崙車站旁鐵路下,通往海邊的涵洞內/別有洞天 東縣太麻里鄉金富段5-2地號
-
經緯度|22.531,120.96703
涵洞連接了山林故事與海天一線,如同一個空無的轉場之地,藝術家寄望能將把天上的繁星和排灣族的神話故事融合在一起,猶如將天與地的連結帶到這個涵洞裡面,使之充滿著一種原始神秘的力量,在這裡頭是中立的空間,更是大地意涵的孕育之地。願那。古老老的宇宙能量在星星的連結之上把美好的排灣族文化鑲嵌在生命演化的靈魂藍圖之中⋯⋯。
-
5m x 寬1m x 高3.5m
-
金崙海灘 963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海灘
-
經緯度|22.530803,120.968455
沙灘與海岸山脈綿延連結,金崙排灣族部落,馳騁海上公路,盡享海天一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山傍海排灣族部落有獨樹一格的文化內涵。 以方、圓形式將人、作品、融大自然,勿忘人亦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天、地、人「方圓之間」,也是做人的原則,「圓」是處世的智慧。「有缺口的圓」是分享的文化場域裡的原住民價值觀。
-
約長2000x 高500 cm (兩面)
-
大鳥村入口(鐵路陸橋) 臺東縣大武鄉六鳥村13鄰317號
-
經緯度|22.38217,120.91183
南迴沿線村莊的入口意象,作為代表該部落的第一印象,但此等「文化建設」通常為統一發包的工程,形成沿路是相似的人工風景,並被誤植與地方無關的想像,部落的自有文化被消彌,成就了均質化的外部眼光。 臺灣原住民族在不可避免的現代化後,要如何在歷史洪流中,建構縫補出屬於自己的文化主體?而部落青年作為重要的文化承先啟後者,在現世中向上繼承有其難度,又該如何往下傳承? 大鳥部落青年們透過「入口意象改造計畫」做自我表述與書寫,也經由這個印記行動過程中,漸進式並擴散探索地方歷史,以自我田野調查來開創出一種傳承的方式。
-
長600x 寬400x 高150 cm
-
大鳥溪右岸近出海口 臺東縣大武鄉大鳥村
-
經緯度|22.37998,120.90723
當我們在談論一個滅絕的物種時,總是在不同的學術領域和文化間有不同的詮釋,而同時此物種也成為了某種想像的聚合體。原住民族的傳說裡流傳著一支滅絕的種族:矮黑人族,幾乎每個部落中都有它的蹤影。藝術家在偶然情況下得知,大鳥溪旁的山丘上即是其中一個相傳的矮黑人舊址,也就是作品設置的所在地附近。在這個地方,傳說與現實之間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就像我們都以為這世界的事物有虛擬與真實之分,但是否我們所相信的,往往都是虛擬的?註:觀看此作品需配合手機APP軟體,請於Google play或App store搜尋「My name? I have a lot of names.」
-
長800x 寬4200 cm
-
大武國中 臺東縣大武鄉復興路1號
-
經緯度|22.36485,120.90779
Dexter的壁畫在他進入南迴部落後有了新的曲線,他將所見聞的、所觸摸的排灣族文化與笑容,融合在其繪畫風格,轉化成了新的形象,並在他的言談間顯現其學習心證:「當排灣族的耆老(vuvu)跟他的兒孫們(vuvu)說話的時候。兒孫們的想像力開始被啟發,並且開始狂野地詮釋腦海中的畫面。 排灣族的文化底蘊深厚,所有的事物都是血脈連結的,精神世界和現實是沒有疆界的,這都使他們的文化變得超越現實」。
-
寬2.5m x 高5m,兩座
-
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
經緯度|22.281179,120.890490
BUBU峇里島語言是漁筌之意。身處臨海的南迴,藉由兩座漁筌用不同編織方式,如同山與海相互牽絆。透過山的規律綿延,海的瞬息萬變,比擬成峇里島與臺灣,不同國度、文化及族群卻有相同捕魚技藝。許多古老文化技藝不斷流失,提醒及傳承給下一代,再次編織生活記憶,找到新的時代脈絡。
-
長400 x 寬270 x 高330cm
-
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
經緯度|22.28078,120.89041
身處於南島的北臨界點,「南方」仿若更具有地域的指向性,以何地為之相對。感官的匯流、追尋與擴張,是為了使身體意識到現地相對於南向的兩地,映照與感官的觸動,將使身體經驗從源頭組構出新的「感官語系」。
-
長1200 x 寬400 x 高250cm
-
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臺東縣大武鄉大武濱海公園
-
經緯度|22.344029,120.898292
這是一條迎接日出的公路,過客趕往下一站的繁華,鮮少佇足。 這是一條寂寞貧瘠的公路,有人聽見它的每一個心跳,他用盡全力守護,走遍山巔海角,哪怕顛簸曲折。 月光曬白了髮,焚風吹乾了起皺的白袍,這裡不只是一條公路,而是起點站,一個出發的地方。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_徐超斌 (南迴醫院發起人)
-
高250~400cm(數件)
-
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臺東縣大武鄉大武濱海公園
-
經緯度|22.344278,120.898347
《呼喚南島的風》 詩作/伊誕・巴瓦瓦隆 呼喚南島的⾵ / 請來 請來 / 請來你的sicevud起源地 在卑南溪以南的永居所 / 給心靈航向無邊的生態書海 呼喚南島的風 / 吹來 吹來 / 吹來你的kisenai祝福 在日出以東的永恆地 / 給「南迴醫院」早早有個家 呼喚南島的風 / 携來 携來 / 携來你的擁抱與讚美 喚一個名叫cemel的古典/ 化為療癒靈魂的真實良藥
-
寬120x 高300 cm
-
大武濱海公園涼亭旁腹地 臺九線大武濱海公園
-
經緯度|22.34323,120.89824
熊鷹的羽毛原本是排灣族尊貴的象徵,因為傳統階級文化流失,人們可以輕易買到熊鷹羽毛,導致熊鷹遭到滅殺生態壞,藝術家希望藉由此作品傳達並喚醒族人對生態環境及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反思與重視。
-
高450 x 寬156 x 厚50cm
-
大武南濱休憩區 965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
-
經緯度|22.352090,120.901912
南迴是滿載生命力的地域,作品呼應南迴蘊含的自然人文底醞,象徵希望、永恆和夢想,開啟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引領觀者通往未知、充滿神秘和歡樂永恆的地方。現實中雖然沒有通往天堂的階梯,在南迴勾勒出一座看得見的天梯,藉由作品提醒人們正視並勇於實踐夢想。
-
長1100x 寬5200x 高500 cm
-
大鳥休憩站旁濱海公路地 臺東縣大武鄉大鳥村
-
經緯度|22.37953,120.9124
在森,在屾,再生,載深。《在屾》,是一件對自然循環致敬的作品,豪華朗機工利用颱風侵襲後,在荖葉園中留下的水泥柱、鋼筋廢料,與新材混合,來喚醒天災與生命的意識,並藉以回應臺灣東部石灰石過度開發的議題。巡走在臺東沿海,一邊是壯麗的高山,一面是寬闊的大海,這美麗的東海岸,啟示著天地生命的自然循環。身在經常變動的臺灣,我們更應以尊敬的心,面對土地,面對努力生活的人們,讓永續成為人類文明中的重要信念,代代啟發。
-
高350 x 寬270 x 厚50cm
-
大鳥遊憩區 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
-
經緯度|22.380998,120.912650
南迴公路四鄉鎮交通不便讓青壯人口外流,影響部落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南迴公路拓寬改善計畫便捷返鄉之路,促使部落青年願意返鄉打拼,為故鄉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 作品兩張對視凝望的臉取〈呼喚〉、〈相約〉之意,代表家鄉對在外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也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
-
長182m x 寬20m
-
華源海灣 台東縣太麻里鄉台9線395.5 公里
-
經緯度|22.662509,121.029094
南島民族分布範圍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而臺灣是南島語系國家中語言歧異度最高的,因此,臺灣被國際公認是南島民族最可能的發源地。藝術家Amador的創作結合臺灣及紐西蘭南島文化的內涵,運用南迴的地貌與素材,以沙雕及疊石呈現圖騰的樣態,與這片土地和在地人文產生情感的連結,藉此創造出二個文化間的相互對話。
-
13M(長) x 7M(寬) x 4.5M(高)
-
約台九線370公里處(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 臺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村及華源村交界處公路邊
-
經緯度|22.667816,121.033466
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用五個自然形體站立登陸之地,地名「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的意思,以卡大地布部落石生為根基,漂流木象徵洪水後的考驗,與大自然和人的連結、延續;部落婦女、青年集體馬賽克拼貼部落的記憶,累積成現在文化生活;母親的十字繡、山海共生、感恩天地及發芽繁衍,開出朵朵內心自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