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域

臺東公共藝術

迎向曙光燦爛線(金鋒-太麻里)

01 Kawpuan 生根•合力
森川自然工藝聚落 (橘色月亮工作室代表)

排灣陶壺的象徵像似啟發生命之處的空間,排灣家屋場域的中心則是回歸迴轉之處。壺口撒入的光,孕育排灣族文明的開端生根發芽,群體合力建造了排灣文化生活的基業。

02 時代絲綢
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Kulele

以流線形態表現南迴蜿蜒曲折、層巒迭起的意象,以高低起伏凸顯太平洋的風與浪,以織繡圖案內容呈現原民文化之底蘊。

03 我輕輕聽
武玉玲

輕輕聽 / 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傾聽山林與海洋演奏的音樂。 輕輕聽 / 我們輕輕聽,我們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在唱歌。 在大自然裡一起合唱,讓共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找到共同的默契與智慧,守護著每一位靠站的旅人。我們帶著不同的步伐駐足,卸下沉重的行囊,緩慢地移動在南迴的路上,享受下一站停靠的驚艷。

04 cacavalj部落驛站-每一次都是從除草開始
高蘇貞瑋

老人家說部落外圍通常有cacavalj與sasegezan作為休息的地方,所以當初我們以cacavalj與sasegezan的概念選定這個位置作為青年聚會、文化學習空間。 這個空間從2015年存在以後,每一年它的樣貌都是從當下的青年、生活、部落的節奏長成,我們每一次的行動都是從除草開始,而影像紀錄了一切停滯、行動及某階段完成的樣貌。 現在它長成甚麼樣,你來了就知道。

05 在斜坡上瞭望
陳淑燕、杜瓦克

從現代金崙部落來到舊部落路徑起點,作品讓人<穿越 時空廊道>進入斜坡民族老部落路徑,迎接<竹編牆-交織疊砌的守護>,走向開闊的台地,望向出海口的方向,<在斜坡上的瞭望>靜而有力等候你的視野。斜坡上的眼睛,如鷹的銳利深遠,是山林的眼睛,由土地長出的力量之眼,從海洋流動進來的激越力量,守護著、看顧著這片山林河谷與部落。

06 太陽
李蕢至 Qadaw

作品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的金崙海灘,位於山和海之間、自然與文明的交界處。在這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氣候土地上,熱情的陽光召喚出活耀的生命力,也是賞旭日的所在。許多民族因地球運行的方向而對「日出」有著相關的神話與傳說。此外,大麻里排灣部落被稱為“kacedas”,原意是 「 太陽升起的地方」,且排灣族人也有著「太陽之子」的稱謂。

07 微光懸亭
陳宣誠

等候的亭、樹間的影、發光的石、漂浮的山。是等待光線變化的場所、層疊的絢麗光影、孩子遊戲的寶石,也是聚落中一座漂浮的山,容納著生命的豐富樣態。

08 晒海
林介文

每次經過南迴都對公路旁的海景印象深刻,但由於車速太快與公路的結構,總是沒有多停留好好貪婪的把海水藍的變化看進心裡。湛藍與接近綠色的湖水藍層次分明的界線,有時在海面上畫一個大弧線,有時像是一條扭動的蛇。我想用傳統編織的技法織出這一片藍。在彩光極好的瀧溪站體內將海晒起來,讓觀者可以近距離的欣賞錯過的美麗。

09 雕刻身命
Cudjuy Patjidres 宋海華 GregSemu (紐西蘭藝術家)

以Greg擅長的氣勢磅礡的攝影方式,結合西洋知名繪畫語彙與南島文化意涵符號的特殊觀點呈現,將排灣國寶紋身師宋海華傳統拍刺的過程與西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荷蘭藝術家林布蘭的經典名畫對應,向台灣這個泛太平洋文化的母親之島上,南迴所傳承、復振的南島文化精神致敬。

10 哪裡、何時漂過來
王文心

2021年8月,日本小笠原群島海底火山爆發,大量的火山浮石,乘著洋流與季風漂流,幾個月後,太麻里也飄來2000平方公尺的浮石。東海岸的地景,除了海漂植物外,也多了自海的彼端來的火山浮石。這些漂浮物,在不同時間、地點、隨著洋流與季風,相遇、交織在此,會是怎樣的風景?

11 陸發岸Ruvuwa'an.發芽
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

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用五個自然形體站立登陸之地,地名「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的意思,以卡大地布部落石生為根基,漂流木象徵洪水後的考驗,與大自然和人的連結、延續;部落婦女、青年集體馬賽克拼貼部落的記憶,累積成現在文化生活;母親的十字繡、山海共生、感恩天地及發芽繁衍,開出朵朵內心自信的花。